德国民族党突然停顿的攻势,让德国工党有些猝不及防,不过他们也来不及思考阿道夫有什么阴谋,此时,德国工党受到的损失不小,需要尽快恢复元气,还要应对接下来的选举。
德国工党内部对暴力推翻德国政府,还是议会竞争也有分歧,因此他们选择两条路线同时进行。
在德国新一轮暗流涌动的时候,南方的奥匈帝国,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,奥地利等地的工党也在悄悄谋划着大动作。同时,因为德国工党的教训,这让他们的行动变得更加隐蔽起来,防止意外生。
……
1932年1月14日。
远东帝国,申城。
近期,东非政府驻申城领事馆,以军事援助的名义,向该区域的远东帝国军队,也就是第十九军捐献了一批武器。
远东帝国军队,实际上一直都比较缺乏重型武器,而仿制能力也比较薄弱,尤其是金陵政府,更是对重工业尤其不重视。
金陵政府解决武器缺口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,那就是从国外采购,就比如193o年,远东帝国政府就从德国采购了少量火炮。
不可否认,在一战光环下,德国军力强大,几乎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,这也让德国军火在世界军火市场中大受欢迎。
而金陵政府的领导人,也极其推崇德国军事体系,比如参谋制度,普鲁士军队的纪律性,并且认为德国模式更适合远东帝国。但是对于远东帝国而言,德国军械也并非全是优点,尤其是其价格实在太贵了。
与前世德国作为战败国不同,本时空里德国国防工业更加傲慢,因此,哪怕在国际市场上,德国武器也绝对不算便宜,而前世同时期,德国对远东帝国出口武器甚至比美国武器都要低百分之三十左右。
道理也很简单,前世德国军事力量被限制,军工厂自然更重视海外市场,同时作为战败国的德国,在态度上也没有底气,还有前世德国经济危机比本时空更要严峻,所以更需要出口创汇,甚至可以接受以物易物。
所以,本时空里,德国和远东帝国的军事领域合作,规模也缩水了不少。
而同为“德械”的东非武器,价格虽然便宜,也很有限,而且近十几年来,东非几乎没有和远东帝国的大规模军事合同。
和金陵政府关系密切的英美两国,出于政治利益考虑,也采取了和东非类似做法。
当然,他们和东非有着本质的区别,东非政府是受恩斯特影响,不愿意干预远东帝国内政,哪怕到如今,远东帝国也仅仅是名义上统一。
英国和美国也是顾及日本,英国本身和日本就是合作者,两国在远东帝国保持默契,所以,英国不可能扶持远东帝国军工产业的展,甚至不会向远东帝国出口杀伤性大的重武器。
美国也有类似想法,不过这也和美国如今的外交政策有关,也就是“孤立主义”盛行,而和远东帝国军火交易,显然不符合孤立主义精神。
总而言之,金陵政府不仅不重视国防工业,连国际上的“酒肉朋友”都比较罕见,目前,其主要进口重武器,基本来自于德国和奥匈帝国。
此时,东非领事克鲁斯就打量着颇为“寒酸”的远东帝国军队。
他对着身旁的蔡军长说道:“很难想象你们这支部队,是一支驻扎在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军队。”
此时,申城是整个远东第一大城市,经济十分繁荣,至少明面上来说,可能也就日本东京可以相提并论。
同时,申城除了是远东帝国经济第一城市外,还是其重要门户,尤其是扼守长江出海口,如果此地被占领,那敌人就能沿着长江,逆流而上,把军舰开进其腹地。
当然,这个时候的申城,本来就和殖民地没有太大区别,就比如东非领事馆,就在申城的法租界旁,长江里英国,美国,德国,法国和日本的军舰游弋。
从出海口的申城,到金陵政府所在地,最后是汉口都有各国租界分布,通商口岸更是高达十多处,一直到上游的山城。
英国有专门的长江舰队,常驻申城和汉口,日本的第三舰队驻扎在申城,之后是美国的长江巡逻队。
所以说这个时代的长江等河流,根本不是远东帝国说了算,屈辱的成为了一条“国际河流”。
放在其他世界大国,就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,就比如东非的赞比西河,美国的密西西比河,英国的泰晤士河,法国的塞纳河……
莱茵河和多瑙河才是真正的国际性河流,毕竟分属于不同国家。
蔡军长对克鲁斯不敢怠慢,但是,也对他的话感到莫名其妙,他询问:“不知道贵领事说的是哪一方面?”
克鲁斯领事直言不讳的说:“我是说第十九军的装备还有待遇,和申城这座城市显得有些突兀。”
“申城的繁荣和灯红酒绿,即便放在全世界也能排的上号,但是你们这支驻守如此经济和军事重地的军队,实在有些寒酸。”
听到如此直白的话,蔡军长脸色有些难堪,他想开口解释,却又不知如何说起。
“蔡军长,别怪我说话难听,申城是贵国经济最达和集中的地区,同时也是金陵政府的门户,距离也就三百公里左右,借助长江航道,如果申城沦陷敌手,能直接威胁贵国都金陵的安全。”
“因此,我认为贵国应该在申城部署重兵,或者加强你们这些当地驻军的武器装备。”
“可是,我这一路过来,对你们军营的状况,只能评价一句,实在不堪入目。”
也不怪克鲁斯这样说,本来此时远东帝国军队水平就差,更何况第十九军在远东帝国也只能算二流军队。
第十九军并非金陵政府嫡系,也就是中央军,其原本属于地方的粤军,后来才归顺金陵政府,但始终都被金陵政府视为“杂牌军”。